![](/__local/B/14/A5/24A6BA68C8BF529B2A784B6160B_EC42A096_ABF8.jpg)
![](/__local/B/7D/28/FC275568EE84E3AFB02DEE85255_834B811A_9A57.jpg)
![](/__local/6/7E/29/B61E76E1D2B7C81A8055ECA208A_0809F8D3_B457.jpg)
![](/__local/9/7D/5A/CF66DDBFB4E03618F2AD15FD505_F5ABE11B_907B.jpg)
![](/__local/3/4D/AF/B62835D7D6EBC02668C4516C150_CE80D253_CE53.jpg)
![](/__local/C/94/6D/88E78655D46B195BCD5C3E8BCEE_024393DA_198D1.jpg)
为加强学科专业建设,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,传媒学院举办了为期近两个月的2018“博士讲坛”系列讲座活动,青年博士赵鑫、李秋华、王汝虎、陈培培、刘波作为主讲人,为同学们带来了五场精彩生动的学术报告。本次活动于12月5日圆满结束。
在第一讲中,赵鑫作了题为“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在中国——兼述我的跨学科研究经历”的报告。他通过对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《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史论》的介绍,对文化人类学的四个阶段进行了具体讲解。李秋华作了题为“新媒体创新指数的构建与实践考察”的报告,通过分析当前新媒体创新的形势,强调了新媒体创新的重要性。第三讲的主讲人王汝虎作了题为“古代形式批评——中国文学传统的一种理解方式”的报告。他借用诗人的诗作名篇对所授理念做了生动的阐述,并将古代文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来促进在座同学的理解。陈培培以“如何走进严歌苓的世界”为切入点,为同学们作了题为“谎言与出逃:我读严歌苓的平行世界”的报告。在最后一讲中,刘波结合当下热点问题,从哲学角度出发,引发对“谣言与真相”的讨论,从而引出“后真相时代的微信谣言传播”的主题。
“博士讲坛”为广大本科生、研究生提供了一个高起点、多纬度的学术交流平台,有利于提升同学们的专业素养与学术素养,对学院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,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,具有重要意义。
(来源:传媒学院 编辑:宣传部新闻中心 责编:李文振)